Skip to main content

饥饿与贫困仍将是亚太地区数年后面临的巨大挑战

马尼拉(新华社报道)——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在理事会第45届年会上预测,到2050年,亚太地区的饥饿与贫困将持续恶化。

        亚行第45届年会于上周六在马尼拉结束,在一次粮食安全问题的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指出,亚洲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贫困及营养不良人口的地区,随着水和土地资源锐减,亚洲越来越难满足人们快速增加的粮食需求。

        亚行太平洋局局长姚先斌表示,“面对竞争性的农村需求、农业管理落后、气候变化等不利条件,发展中的亚洲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即是在不影响公平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确保粮食安全。”

        虽然亚洲地区实现了快速经济增长,但粮食不安全与不平等仍是该地区数百万人口所面临的现实状况。而该情况在南亚地区尤其严重,该地区有亚洲60%的饥饿人口及80%的体重过轻儿童。

        为了满足这种对粮食、动物饲料、生物燃料不断增长的需求,区域性粮食价格将会抬高。虽然亚洲地区的贫困率在20世纪后期已经下降,但粮食价格的飙升减缓了扶贫工作的进度。

        据亚行的一项最新研究估计,如果粮食价格上涨30%,那么一些食品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会减少0.6个百分点;如果粮价上涨的同时燃料价格也上涨30%,那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会减少1.5个百分点。

        居高不下的粮价还会削弱家庭购买力,影响最近的扶贫工作:一项亚行的研究估计,在拥有33亿人口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如果国内粮价抬高了10%,那么贫困率就会增加1.9个百分点,相当于把6440万人口推向贫困(基于每人每天花费1.25美元的贫困线标准)。

        亚行估计,如果在这一段时间内粮食价格没有上涨,那么亚洲地区每年还应当有1.12亿人口脱离贫困。

        亚行敦促亚太地区各国政府找到途径建立目标明确的安全保障体系,保护贫困人口免受饥饿威胁,并建议政府利用1%的国内生产总值来建立“减轻饥饿基金”,在粮食价格超过贫困人口接受程度时启用该基金。

        政府应当与私营部门共同管理该基金,通过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鼓励公司捐助,并为那些最需要的人群提供定向补助。

        亚行研讨会上还探讨了确保粮食安全的其它方法,比如减少粮食浪费与粮食储备损失可以弥补15%-25%的供需缺口;第二次绿色革命十分重要,需要依赖生物技术来增加粮食产量;基于天气的农作物保险;期货合约可以为农民保证农作物的最低收入。

        相关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world/2012-05/05/c_131570137.htm